姓 名:徐长节
职称职务:教授/校长
联系电话:0791-87046002
电子邮箱:xucj@zju.edu.cn
一、个人简介
徐长节,男,1972年2月生,安徽潜山人,浙江大学、7026威尼斯官网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7026威尼斯官网党委副书记、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江西省首批院士后备人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入选者,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江西省首批双千计划创新领军人才。威尼斯官网首个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平台“交通基础设施绿色与智能建养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负责人,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负责人,江西省首批省级示范研究生导师创新团队负责人。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工程安全与防护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土工程信息技术与应用分会常务理事、江西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编委、《岩土工程学报》编委、《岩土力学》编委。1994年获得浙江大学学士学位,1998年获得浙江大学博士学位(直攻博),2000年西班牙公共建筑研究所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的研究领域:深基坑开挖、地下空间及隧道工程、土动力学。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工程项目100余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交通运输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出版专著3部,主编教材3本,参编标准3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检索60余篇,EI检索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13项,省级施工工法1项。担任组委会主席主办第一至五届土木工程赣江论坛、第一届全国岩土工程新技术发布推广会、第四届岩土工程青年学者论坛、第十四届全国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担任国内外学术会议的学术委员会或组委会委员多次,并多次受邀作大会主题报告。
二、所属学科及主要研究方向
土木工程学科:
深基坑开挖变形控制理论、盾构隧道和饱和土动力学理论及工程应用研究
三、主要学习、工作经历
学习经历
1990/09-1994/07 浙江大学,工业及民用建筑专业,工学学士
1994/09-1998/03 浙江大学,岩土工程专业,工学博士
工作经历
1998/04-2001/06 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讲师
2001/06-2008/12 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副教授
2008/12-2012/10 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2/10-至今 浙江大学,滨海和城市岩土工程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4/01-2016/06,2018/04-2019/02 7026威尼斯官网,7026威尼斯官网党委委员、院长
2019/04-2020/09 7026威尼斯官网,党委委员、副校长
2020/09-2021/10 7026威尼斯官网,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
2021/10-至今 7026威尼斯官网,党委副书记、校长
1999/06-2000/06 西班牙马德里“西班牙公共建筑研究所”博士后
四、主要科研项目
[1] 基础工程及土动力学,517258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 350万,2018.01-2022.12,主持
[2] 高铁非饱和路基长期性能演化及其大数据分析预测研究,U19342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231万,2020.01-2023.12,主持
[3] 深基坑开挖对紧邻运营隧道影响机理与控制措施研究,522380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270万元,2023.01-2027.12,主持
[4] 非平衡荷载作用下桩(墙)撑式支护结构变形及受力机理研究,5187827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0万,2019.01-2022.12,主持
[5] 高水压越江海长大盾构隧道工程安全的基础研究,2015CB057801,973计划,426万,2015.01-2019.12,主持
[6] 饱和土中非连续屏障振动隔离研究,5087819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6万,2009.1-2011.12,主持
[7] 交通荷载引起的软基低路堤高速公路长期沉降研究,5127844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0万,2013.01-2016.12,主持
[8] 复杂动荷载下软弱土地基机场跑道长期运营沉降机理与灾变控制技术,512380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子课题,90万/300万,2013.01-2017.12,主持
[9] 海底盾构隧道关键设计理论与工程对策,513380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子课题,80万/300万,2014.01-2017.12,主持
[10] 复杂环境深大基坑工程绿色支护关键技术,20223BBG71018,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揭榜挂帅”项目,100万,2022.11-2025.11,主持
[11] 濒水城市特殊地层盾构隧道建造与服役安全保障技术及工程应用,20203AEI008,江西省技术创新引导类计划-国家科技奖后备项目培育计划,100万,2020.01-2022.12,主持
[12] 临近深基坑交通荷载对土体力学特征影响及围护结构安全性研究,20192ACB20001,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万,2019.01-2021.12,主持
[13] 基坑开挖以及盾构隧道掘进对既有建筑物变形影响及控制技术研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华东院联合基金,35万,2019.01-2022.12,主持
[14] 交通基础设施环境与安全,2011年江西省协同创新中心项目子方向,400万/2000万,2012.01-2015.12,主持
[15] 复杂条件下深基坑开挖围护技术创新,KJLD4036,江西省落地计划成果转化项目,100万,2015.01-2018.12,主持
[16] 钱塘江强涌潮区排桩式丁坝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工程,浙江省科技厅重大专项,80万,2008.08-2011.12,主持
[17] 钱塘江强涌潮区排桩式丁坝受力特性,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科研项目,101万,2002.01-2005.09,主持
五、近期著作与论文
论著
[1] 地基基础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37万字,独著
[2] 深基坑围护设计与实例解析.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45万字,主编
[3] 土力学. 中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39万字,主编
[4] 基础工程. 中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32万字,主编
[5] 交通岩土工程.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11,主编
[6] 非平衡荷载作用下基坑围护结构受力变形机理及计算方法.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0.04,独著
论文
[1] Changjie Xu, Zhaorui Lin, Yalong Jiang, et al. Research on the spatial effect of foundation pit under asymmetric loads. Frontiers in Materials, 2022,9.
[2] Chang J. Xu, Hai B. Ding, Wen J. Luo, Li H. Tong, Qing S. Chen and Jian L. Deng.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 on performance of long-short combined retaining piles. Geo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2020, 20(3).
[3] Xu, Changjie, Liang Luju, Chen Qizhi. Experimental study of soil arching effect under seepage condition. Acta geotechnica, 2019, 14: 2031–2044.
[4] Changjie Xu, Qizhi Chen, Wenjun Luo, Luju Liang. Evaluation of permanent settlement in Hangzhou Qingchun Road Crossing-River Tunnel under traffic load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mechanics, 2019, 19(2): 06018037.
[5] C.j. Xu, H.B. Ding, L.H. Tong, W.J. Luo, N. Wang. Scattering of a Plane Wave by Shallow Buried Cylindrical Lining in a Poroelastic Half-space.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2019, 70: 171-189.
[6] Changjie Xu, Qizhi Chen, Wenjun Luo, and Luju Liang.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Estimating the Stress State in Backfill Considering Patterns of Stress Distribu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mechanics, 2019, 19(1): 04018189.
[7] Xu, Changjie(#), Chen, Qizhi(*), Wang, Yili, Hu, Wentao. Fang, Tao. Dynamic Deformation Control of Retaining Structures of a Deep Excavation. Journal of Performance of Constructed Facilities, 2016.8.01, 30(4).
[8] Xu, Changjie(#)(*), Xu, Yuanlei,Sun, Honglei. Application of long-short pile retaining system in braced excav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2015.6.01, 13(2B): 81~89.
[9] Xu,Changjie,Xu,Yuanlei,Sun,Honglei,Chen,Qizhi,Characteristics of Braced Excavation under Asymmetrical Loads,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2013.06.01,2013(6):1~12.
[10] 徐长节, 丁海滨, 童立红, 杨园野. 基于非局部Biot理论下饱和土中深埋圆柱形衬砌对平面弹性波的散射[J].岩土工程学报,2018,40(09):1563-1570.
[11] 徐长节, 孙凤明, 林刚. 杭州庆春路过江隧道运营期沉降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45(09):3219-3226.
[12] 徐长节,陈金友,郭鲁军,徐芫蕾.交通动荷载对基坑围护结构的影响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3,35(S2):884-887.
[13] 徐长节, 殷铭, 胡文韬.非对称开挖基坑支撑式围护结构解析解[J].岩土力学, 2017,38(08):2306-2312.
六、科技奖励与专利
奖励
[1] 复杂应力条件下深厚软土地区深大基坑全过程控制技术及应用,获2014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
[2] 长期循环动载下饱和软弱土地基灾变控制技术及应用,获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四
[3] 复杂地层盾构隧道变形控制与施工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获2018年中国交通运输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
[4] 复杂地质盾构隧道建造关键技术、安全控制及工程应用,获2019年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5] 滨海沿江城市隧道建造关键技术与应用,获2019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6] 环境敏感区软硬不均地层隧道建造关键技术及应用,获2020年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7] 软土地区深大基坑工程理论及绿色支护技术应用,获2021年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
[8] 覆盖型岩溶区公路塌陷防治关键技术,获2021年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二
[9] 杭州庆春路过江隧道建造关键技术研究和工程应用,获2013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
[10] 强夯法加固回填土地基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2011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11] 特殊桩基承载机理研究与工程应用,获2017年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五
[12] 动荷载下饱和土耦合作用理论及灾变控制技术与工程应用,获2009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三
[13] 沿海地区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处治新技术开发及其工程应用,获2008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十五
[14] 饱和土动力学理论及应用研究, 获2003年建设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九
[15] 钱塘江海塘粉砂土地基抗震分析研究,获2003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
[16] 钱塘江强涌潮区桩式丁坝研究与应用,获2007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五
[17] 粉砂土地基堤坝地震液化及稳定分析研究,获2000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七
专利
[1] 一种用于围护结构支撑拆除时的后浇带换撑结构,发明专利,ZL201410534466.X,排名第一,2016.02.17
[2] 一种不平衡基坑支护设计方法,发明专利,ZL201510011722.1,排名第一,2016.06.15
[3] 一种基坑底部降水井封井方法,发明专利,ZL201510200692.9,排名第一,2017.03.01
[4] 一种粉砂土地层刚性围护结构非平衡设计方法,发明专利,ZL201810172983.5,排名第一,2020.05.15
[5] 一种渗流条件下海底盾构隧道开挖试验装置及方法,发明专利,ZL201810267877.5,排名第一,2020.06.05
[6] 一种模拟稳定渗流和振动荷载下土压力试验装置及方法,发明专利,ZL201810428974.8,排名第一,2020.07.17
[7] 路面交通荷载对临近基坑围护结构影响的现场测试方法,发明专利,ZL201810172983.5,排名第一,2020.03.27
[8] 一种非等长锚索或锚杆支护设计方法,ZL201810022261.1,发明专利,排名第一,2020.10.09
[9] 软土地区矩形基坑底部土体加固模型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发明专利,ZL201810468669.1,排名第一,2020.10.13
[10] 一种基于位移模式修正的土压力计算方法,ZL201810254691.6,发明专利,排名第一,2021.06.18
[11] 一种桩撑式围护结构基坑坑边土体的沉降计算方法,ZL201810551011.7,发明专利,排名第一,2022.04.12
[12] 一种基于变形控制的悬臂式支护结构设计方法,ZL201811385427.2,发明专利,排名第一,2022.04.19
[13] 一种可回收纵筋结构及施工方法,ZL202111159278.X,发明专利,排名第一,2022.10.18
[14] 一种软土地基盾构隧道运营期沉降计算方法,ZL201810961223.2,发明专利,排名第一,2022.11.15
[15] 一种深基坑开挖时用于保护周边建筑物的多拱形隔离桩,实用新型专利,ZL201820290350.X,排名第一,2018.10.26
[16] 一种加筋水泥搅拌桩围护结构,实用新型专利,ZL201620884528.4,排名第一,2017.02.22
[17] 一种咬合长短桩围护结构,实用新型专利,ZL 2014 2 0824966.2,排名第一,2015.06.03
[18] 一种多功能挡墙试验装置,实用新型专利,ZL201720844000.9,排名第一,2018.01.23
[19] 一种可变连接角度的PC工法桩,实用新型专利,ZL201920261413.3,排名第一,2020.1.14
[20] 一种连续玄武岩纤维复合筋材的锚索,实用新型专利,ZL201921665647.0,排名第一,2020.07.03
[21] 基坑非对称开挖情况下左右两侧围护结构的性状分析计算程序软件V1.0,登记号:2013SR008652,第一著作人
[22] 基坑长短桩围护结构性状分析计算软件V1.0,登记号:2013SR018641,第一著作人
[23] 考虑土体长期软化的排桩式丁坝动力稳定三维有限元分析程序软件V1.0,登记号:2013SR002845,第一著作人
[24] 在任意荷载下成层弹性地基的一维固结沉降计算软件V1.0,登记号:2017SR743511,第一著作人
[25] 循环荷载作用下浅埋隧道固结沉降计算软件V1.0,登记号:2017SR662057,第一著作人
[26] 基坑非等长组合围护桩计算软件V1.0,登记号:2018SR431676,第一著作人
[27] 基坑底部土体加固情况下桩(墙)刚性支护结构抗隆起安全系数计算软件V1.0,登记号:2018SR39103,第一著作人
[28] 盾构机停机期间地面沉降计算软件V1.0,登记号:2018SR002169,第一著作人
[29] 动荷载作用下桩墙式基坑支护结构内力分析软件V1.0,登记号:2018SR1089497,第一著作人
[30] 动荷载作用下桩墙式基坑支护结构变形分析软件V1.0,登记号:2018SR1089490,第一著作人
[31] 两侧挖深不同的桩撑式围护结构计算软件V1.0,登记号:2017SR059097,第一著作人
[32] 非对称开挖情况下桩(墙)撑式刚性支护结构计算软件V1.0,登记号:2017SR743510,第一著作人
[33] 非对称开挖基坑多撑式围护结构设计计算软件V1.0,登记号:2020SR0528690,第一著作人
七、荣誉
[1] 2016年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 2017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3] 2017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4] 2018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5] 2014年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6] 2018年江西省首批院士后备人选
[7] 2018年江西省“双千计划”创新领军人才
[8] 2014年度江西省百千万人才
[9] 2015年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与技术带头人
[10] 2020年第十五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成就奖
[11] 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
[12] 江西省首批省级示范研究生导师创新团队负责人
[13] 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平台“交通基础设施绿色与智能建养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负责人
八、社会兼职与活动
[1]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编委
[2] 《岩土工程学报》编委
[3] 《岩土力学》编委
[4]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工程安全与防护分会第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5]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土工程信息技术与应用分会常务理事
[6]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环境岩土分会理事
[7] 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
[8]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软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9] 江西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
[11] 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
九、教学工作
本科生:《基础工程》、《土力学》、《土木工程概论》等
研究生:《土木工程学科前沿与新发展》、《土木工程发展前沿》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