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导师

当前位置: 首页    博士生导师    正文

庄海洋

发布者:李丹发布时间:2023-06-11动态浏览次数:


姓 名:庄海洋

职称职务:教授、博导、土建学院院长

电子邮箱:zhuang7802@163.com


一、个人简介

博士,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地下绿色建筑智能建造与韧性提升、固体废弃物土木工程再利用技术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科研7项;入选省“六大人才高峰”、“333工程”和“青蓝工程”等人才项目,中国地震学会“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已在Nature Communications、Engineering Structures和Engineering Geolo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3篇和热点论文1篇,EI论文60余篇,论文总他引达3000余次,出版专著2本。成果获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和其他省部级奖3项。兼任中国地震学会岩土工程防震减灾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分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抗震分会理事等;《防灾减灾工程学报》、《南京工业大学学报》、《地震科技进展》和《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等期刊编委。

二、所属学科及主要研究方向

土木工程学科,地下绿色建筑智能建造与韧性提升、固体废弃物土木工程再利用技术的研究

三、主要学习、工作经历

学习经历

2001.09-2006.07,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博士(土木工程与材料,硕博连读)

1996.09-2000.07,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勘测系,学士(建筑工程)

工作经历

2022.05-至今 7026威尼斯官网,教授

2016.07-2022.05 南京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

2009.07-2016.07 南京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副教授

2006.07-2009.07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

四、主要科研项目

[1]. 江西省人才项目,可恢复功能性装配式地下防震结构新体系研究,2023.01-2025.12,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978333),强震区地铁地下车站结构的减隔震控制理论与效能研究,2020/01-2023/12,主持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778290),地铁地下车站结构抗震弹塑性工作性态与性能化实用分析方法研究,2018/01-2021/12,主持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278246),强震下液化场地流滑运动机理及其对地铁地下结构的影响研究,2013/01-2016/12,主持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0808100),液化侧向大变形条件下地铁车站结构抗震性能及其试验研究,2009/01-2011/12,主持

[6]. 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BE2020711),废旧轮胎橡胶颗粒加筋复合土力学特性与应用研究, 2020/07-2023/6,主持

[7]. 中国地震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重点专项(2020EEEVL0301), 长三角深软场地地震响应与液化判别示范研究, 2020/07-2023/6,主持

[8].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BK20141458),考虑多效应耦合时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2014/07-2017/06,主持

[9].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6KJA560001),基于性态的地铁地下结构抗震性能及其评价体系研究,2016/07-2019/07,主持

[10].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07KJB560040),液化大变形条件下地铁结构成灾机理及其控制方法研究,2007/07-2009/07,主持

五、近期著作与论文

论著

[1]. 庄海洋,陈国兴. 《地铁地下结构抗震》. 科学出版社, 2017. (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重大工程的动力灾变学术著作丛书)

[2]. 庄海洋, 于旭. 《土-桩-隔震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6.

代表性论文

[1]. Wang, SY., Zhuang, HY.(共同一作), Zhang, H. et al. Near-surface softening and healing in eastern Honshu associated with the 2011 magnitude-9 Tohoku-Oki Earthquake. Nature Communication, 2021, (Online).

[2]. Zhuang Haiyang, Yang Jing, Chen Su,et al. Liquefaction performance and deformation of slightly sloping site in floodplains of the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Ocean Engineering, 2020, 217:107869.

[3]. Zhuang Haiyang, Zhao Chang, Chen Su, et al. Seismic performance of underground subway station with sliding between column and longitudinal beam. 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2020, 102: 103439.

[4]. Zhuang Haiyang*, Fu Jisai, Yu Xu, Chen Su, Cai Xiaohui. Earthquake responses of a base-isolated structure on a multi-layered soft soil foundation by using shaking table tests. Engineering Structures,2019, 179: 79-91.

[5]. Haiyang Zhuang, Rui Wang, Peixin Shi*, Guoxing Chen. Seismic response and damage analysis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s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concrete diaphragm wall.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019, 116: 278-288.

[6]. Zhuang Haiyang, Wang Xu, Miao Yu*, Yao Erlei, Chen Su, Ruan Bin, Chen Guoxing. Seismic responses of a subway station and tunnel in a slightly inclined liquefiable ground through shaking table test.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019, 116: 371-385.

[7]. Zhuang Haiyang*, Wang Rui, Chen Guoxing, Miao Yu, Kai Zhao. Shear modulus reduction of saturated sand under large liquefaction-induced deformation in cyclic torsional shear tests. Engineering Geology, 2018, 240, 110-122.

[8]. Zhuang Haiyang*,Hu Zhonghua,Wang Xuejian,Chen Guoxing,Seismic responses of a large underground structure in liquefied soils by FEM numerical modelling,Bulletin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2015, 13(12): 3645-3668.

[9]. Zhuang Haiyang*,Yu Xu,Zhu Chao,Shaking table tests for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a base-isolated structure with the SSI effect.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2014, 67:208-218.

[10]. Jianning Wang, Guowei Ma, Haiyang Zhuang*, Yuanming Dou, Jisai Fu. Influence of diaphragm wall on seismic responses of large unequal-span subway station in liquefiable soils. 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2019, 91:102988.

六、科技奖励与专利

奖励

[1]. 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22,第1完成人)

[2]. 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22,第4完成人)

[3]. 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21,第1完成人)

[4]. 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21,第9完成人)

[5].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7,第10完成人)

[6]. 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第10完成人)

[7]. 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第7完成人)

专利

[1]. 庄海洋,李晟,左熹,陈国兴. 一种外部现浇内部装配的双层地铁车站结构,发明专利.

[2]. 庄海洋,王伟,杨靖,陈苏. 一种多层地下结构抗震推覆试验装备与拟动力加载方法,发明专利.

[3]. 庄海洋,杨靖,付继赛,陈国兴. 一种两层车站内部上层与下层分离的隔震结构,发明专利.

[4]. 吴琪,杭天柱,庄海洋,赵凯, 陈国兴. An aeration sample preparation equipment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ustralia: Patent numbe. 澳大利亚发明专利.

[5]. 庄海洋,王程,付继赛,陈苏. 一种地铁车站中柱与纵梁的连接结构,实用新型专利.

[6]. 王永伟,庄海洋,郭建刚,王伟. 一种预制钢管混凝土柱和横梁快速连接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7]. 赵凯,吴琪,庄海洋,王秋哲. 一种稳定与精准温度控制的各向异性共振柱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

[8]. 吴琪,陈苏,赵凯,庄海洋. 一种松砂制样设备 ,实用新型专利.

[9]. 庄海洋,禹海涛,阮滨,苗雨。基于广义反应位移法的长大地下结构纵向地震反应建模系统V1.0. 软件著作权.

[10]. 庄海洋,陈国兴,阮滨.砂土液化大变形本构模型计算软件V1.0,软件著作权.

[11]. 庄海洋,陈国兴,阮滨. 修正的粘塑性记忆型嵌套面本构模型计算软件V1.0,软件著作权.

[12]. 庄海洋,陈苏,刘齐建,可文海。区域尺度场地地震效应数据分析软件V1.0,软件著作权.

[13]. 李晓雪,庄海洋,陈琼。GDS动三轴表观黏度分析软件V1.0, 软件著作权.

七、荣誉

[1]. 中国地震学会“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019)

[2]. 江西省创新领军人才(2022)

[3].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资助对象(2018)

[4]. 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2013)

[5]. 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2012)

[6]. 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8)

八、社会兼职与活动

[1]. 中国地震学会岩土工程防震减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2016- (2021和2022学会工作先进个人)

[2].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分会理事 2014-

[3]. 中国地震学会基础设施防震减灾专业委员会委员2020-

[4]. 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2021-

[5]. 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地基基础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2020-

[6]. 江苏省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2010-

[7].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编委2021- (2022年度优秀编委)

[8].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2019-

[9]. 《地震科技进展》编委2019-

[10].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编委 2018-

[11].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Resilience》青年编委2022-

九、教学工作

本科生:基础工程学